- · 《大众投资指南》刊物宗[05/29]
- · 《大众投资指南》征稿要[05/29]
- · 《大众投资指南》投稿方[05/29]
- · 《大众投资指南》收稿方[05/29]
- · 《大众投资指南》栏目设[05/29]
从“接近问题”到“接近读者”:中国本土经济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薛暮桥也遇到同样的“价值”论证困境。1986年,第10期《经济研究》杂志刊登了薛暮桥写的《 修订版日译本跋》,他提到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
薛暮桥也遇到同样的“价值”论证困境。1986年,第10期《经济研究》杂志刊登了薛暮桥写的《<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>修订版日译本跋》,他提到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在论述价值规律上的挫折:“本书的一个缺点是过分强调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,忽视有必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。书中较多强调的是计划价格必须符合价值和供应关系,而对于许多商品价格应让市场自发调节则没有展开阐述。”
1980年12月,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第2次印刷版权页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(2018)剧照。
1988年,在张五常《卖桔者言》热销之时,电影《顽主》上映,讲述三个年轻人在北京开了一家“替人排优、替人解难、替人受过”的三T公司,是一代年轻人“下海热”的缩影。
与薛暮桥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最接近的,其实是孙冶方撰写的《社会主义经济论》。两人是堂兄弟关系,都是经济学家。他们和于光远等经济学家在60年代接到任务撰写政治经济学教材,因为提出“讲企业利润”等观点而挑战了当时的经济制度和路线,在“文革”期间,薛暮桥被关入“牛棚”,孙冶方被捕入狱。在这期间,薛暮桥写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初稿,孙冶方则抢救此前已经写了一部分的《社会主义经济论》,截至1975年4月出狱,他用默忆的方法对书中内容在脑海中过了数十遍。“文革”结束,孙冶方同薛暮桥一样重启写作计划,遗憾的是,他在1983年2月病逝,遗留下未完成的《社会主义经济论》书稿。1985年,书稿以《社会主义经济论稿》为书名由人民出版社发行。
2009年8月,经济学家陈志武的《金融的逻辑》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·时代光华出版。《金融的逻辑》虽是文集,但经过作者本人的编选,其基本内容都是在论述人类何以必然需要金融市场,与《货币战争》的“金融阴谋论”形成驳斥之势。《出版商务周报》在2009年10月刊登报道《<金融的逻辑>走红的逻辑》,《金融的逻辑》出版一个月的销售量逼近十万册,此后涨至五十万册。
不再可能有印数神话了。
本文出自《新京报·书评周刊》8月5日专题《在偶然与必然之间: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畅销书之路》的B02-B03版。
在《卖桔者言》出版之后五年间,并没有发行数万的经济学畅销书出现。值得一提的是《论竞争性市场体制》(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),这是吴敬琏和刘吉瑞的对话集,在市场经济改革失败论泛起的时候主张“除了改革,我们别无选择”,阐释了市场改革的必要性、紧迫性,虽然印数比不上其他年代的畅销书——1991年12月初版六千本,1992年4月重印五千余本——却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。1992年10月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。同年12月,《论竞争性市场体制》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的评委会授予“中国图书奖”一等奖,评委会认为它为“目标模式的舆论准备作出了历史性贡献”(参考李京文等主编《中国经济科学年鉴》,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11月)。其在当年读书界、政策界中的实际影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。
1979年12月(薛暮桥本人回忆是1980年初),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由人民出版社发行,印刷五万册。在20世纪80年代“出版热”即将形成的前夕,这个数字虽算不上唯一,却也是为数不多的发行在三万册以上的几种学术专著之一,若限定在经济学之内,则“只此一本”。在随后三年间,经过修订、加印,印数达三百万册。另据《读书》杂志1984年第2期刊登的陆定一《薛暮桥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〉修订版序言》等文章统计,当年在全国各地,这本书供不应求,人民出版社曾向多地提供内容和纸型,由各地翻印,而这部分的印数约六百五十万册。两个印数相加,共计接近一千万册。英、法、日、德、塞尔维亚和西班牙等国家翻译有外文版。在经济学界,在它之前没有先例,之后也没有同等印数的来者。
《大腕》(2001)剧照。
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》处在经济改革共识形成的关键时候。当市场化环境最终产生,图书市场也会像其他市场一般,在那里,读者作为买家依照其知识结构、职业、兴趣和性格挑书。书籍泥沙俱下,读者各有所好。
文章来源:《大众投资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dztzzn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4/1528.html